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(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等奖)
2025-08-17 03:33:25 来源:互联网

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
教学目标
- 引导学生发现“加一、减一”加新生字的识字方法,并区别形近字;
- 认读5个生字,积累词语;
- 在读词语、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;
- 正确、流利地朗读、背诵儿歌,感受祖国的领土辽阔,培养良好语感;
- 知道“六一”儿童节的意义,并以这一节日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;
- 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,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;
重点、难点
- 回顾旧知复习巩固所学汉字;
- 学会正确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;
教学课时:三课时 第一课时:
- 教学目标 1. 引导学生发现“加一、减一”加新生字的识字方法,并区别形近字; 2. 认读5个生字,积累词语。
- 教学准备: - 生字卡片:令、今、乌、鸟、广、厂(重点生字)、日、白、田、目、电、旦、旧、由、甲、申; - 摘要课件:加一、减一的识字方法。
- 教学过程
- 一、我的发现 1. 1.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,引导学生逐个认读并观察。 2. 2. 将生字分成两组:第一组“令、今、乌、鸟、广、厂”;第二组“日、白、田、目、电、旦旧、由、甲、申”。 3. 3.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,教师小结:第一组的“乌”、“由”、“甲”、“申”都是形近字,与前一个字相比少了一笔;第二组的“日”、“白”、“田”、“目”都是后一个字前加了一个笔画。 4. 4. 教师总结: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“加一、减一”的识字方法。
- 二、日积月累 1. 教师借助拼音读教具,引导学生练习读“我”、“今”、“乌”等生字。 2. 2.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生字卡片和音节卡片。 3. 3. 在读中强化声调的辨别,并指导用手指勾画相似的字形特征(如全封笔、偏格、重合)。
- 第二环节:读写结合 1. 1.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背诵。 2. 2. 考核各组背诵情况,选优胜。
- 三、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?我掌握了哪些生字?这些新 learned的字对我以后的认识有什么帮助呢? 第二课时:读写结合(加一减一的字)
- 教学目标 1. 正确、流利地朗读儿歌,背诵儿歌,并感受祖国的大陆辽阔; 2. 能通过“六一”儿童节的节日活动,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。
- 教学准备: - 生字卡片(第一组):“令、今、乌、鸟、广、厂”; - 绘图工具:中国地形图; - 摘要课件:加一减一的字。
- 教学过程
- 一、读读背背 1. 1. 教师借助拼音朗读儿歌,引导学生观察歌词中的词语。 2. 2. 学生尝试读“我”、“你”等字。 3. 3. 考核学生的朗读情况,并指导学生正确读音。
- 二、加一减一的探究 1. 1. 教师借助拼音,引导学生观察“我”和“乌”的区别;“乌”比“鸟”少了一笔,“鸟”比“令”少了一笔。 2. 2.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桌上练习加一减一的字形特征,如全封笔、偏格等。 3. 3. 练习后,教师总结:加一、减一是汉字的基本变化方式,可以通过观察全封笔和偏格来掌握。
- 三、读写结合 1. 1. 教师借助拼音,引导学生练习读“我”、“今”等生字。 2. 2. 练习后,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全封笔和偏格特征进行书写。 3. 3. 考核学生的书写情况,并结合朗读情况进行总结。
- 四、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?我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? 第三课时:口语交际(加一减一的字)
- 教学目标 1.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活动,激发他们主动表达的语言勇气; 2. 在互动中,学会互相倾听与表达的能力。
- 教学准备: - 生字卡片(第一组):第一组“令、今、乌”;第二组“日、白、田”;第三组“电、旦旧、由、甲、申”。 - 课件:加一减一的字。
- 教学过程
- 一、读读背背 1. 教师借助拼音,引导学生回忆第一组生字,并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练习。 2. 2. 学生自由练习读写生字卡片和音节卡片。 3. 3. 考核学生的阅读情况,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。
- 二、互动交换 1. 1. 教师借助拼音,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对话交换。 2. 2.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发言内容,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 3. 3. 教师总结小组合作的优缺点与成效。
- 三、成果展示 1. 1. 教师借助拼音,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和背诵儿歌,同时完成第一组生字的书写。 2. 2. 考核学生的朗读情况,教师总结全班的收获。
- 四、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我学到了哪些新知识?这些新学习的内容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呢? 第三课时:口语交际(加一减一的字)的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