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敌免费文案

五年级下册《分数除法一》教学设计_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

五年级下册《分数除法一》教学设计

【教学目标】

  1. 结合具体情境,巩固、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;
  2.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,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道理;
  3. 留意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。

【教学重难点】

  • 巩固、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
  • 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的道理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情景感知,适时提问 [设计意图:及时巩固学生已学知识,为这节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。]

  1. 复习旧知
  2. 老师问:“今天我们在课堂上遇到了哪些分数除法的问题?有什么不同吗?”
  3. 学生回答:“我们之前是在“是、占、比”后面补数,今天出现了新的问题,题目没有明确说明补的数是什么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需要用另一种方法解决。”

  4. 提问拓展

  5. 教师问:“如果我们把题目中的补数换成某个数量,会有什么不同?”
  6.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情况下的“有余数除法”问题。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:
    15÷5=3(组)…0

二、探究发现,试作体验 [设计意图:通过具体情境的分析,引导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解法。]

  1. 引入新课
  2. 教师板书:“今天我们要来研究关于‘有余数除法’的问题。”
  3.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:“15÷5=3(组)…0”,问:“这道题中,15盆花可以摆多少组?”
  4. 学生回答:“3组,刚好分完,没有剩余的花。”

  5. 课件演示例题

  6. 教师展示课件上的“有余数除法”的情境:
    “有16盆花,每5盆一组,最多能摆几组?多几盆?”

    • 同学们尝试写出算式,并在本子上写出答案。
  7. 小组讨论

  8.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:

    • 这道题中,花的总数是16盆,每组5盆,最多能摆几组?多几盆?
    • 怎样用算式表示这个问题呢?
    • 通过小组讨论,学生可能会得出:
      “16÷5=3(组)…1(盆)。这样子说明有3组,每组5盆,剩下1盆。”
  9. 教师引导

  10. 教师总结:“刚才大家在思考的时候,都是按照以下步骤去解答的:总数 ÷ 每组的数量 = 组数 … 剩下的数量。这种方法叫做‘有余数除法’。”
  11. 强调:“当总数不能被每组的数量整除时,就会出现剩下的部分,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。”

三、尝试练习,巩固提升 [设计意图:通过分层次练习,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和解法。]

  1. 试一试
  2. 教师板书题目:“每5盆花摆一组,20盆花可以摆多少组?”

    •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:“20÷5=4(组)…0(盆)。这样子说明有4组,正好分完,没有剩余的花。”
  3. 练习练习

  4. 出示以下题目:
    (1)17盆花每5盆一组,可以摆几组?多几盆?
    (2)18盆花每5盆一组,可以摆几组?多几盆?
    (3)19盆花每5盆一组,可以摆几组?多几盆?
  5. 学生独立完成并写出算式和答案。

四、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[设计意图: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,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,并总结收获。]

  1. 教师总结
  2. 教师问:“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?”
    • 学生回答:“我们学习了‘有余数除法’的问题。”
  3. 教师强调:“在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时,关键是要找出被除数、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,并且记住余数一定比除数小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能够正确解答题目。”

  4. 学生发言

  5. 学生举例:
    “今天我学会了用‘有余数除法’来解决实际问题,比如‘每组5盆花可以摆多少组?多几盆?’这样的问题。”

【教学设计特点】

  1. 情境化教学: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课,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。
  2. 分层练习:从基本的算术题到尝试练习,逐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。
  3. 小组讨论:通过合作学习,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,促进知识内化。
  4. 全课总结: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,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,提升综合能力。

【教学评价**

  1. 通过课堂反应和练习反馈,了解学生对余数意义的理解程度;
  2.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,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。

以上是五年级下册《分数除法一》的教学设计,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解法。

五年级下册《分数除法一》教学设计

教学目标:

  1. 理解意义:学生能明确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,都是求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,求另一个因数的过程。
  2. 掌握方法:学生会利用商不变性质、倒数概念等知识,学会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乘法来计算。
  3. 实际应用:学生能通过动手操作或图形帮助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,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教学重点难点:

  • 教学重点: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。
  • 教学难点: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含义,以及如何将除法转换为乘法来计算。

教具准备:

  • 纸条、纸片、圆形纸片等直观图形工具。
  • 练习题卡片、小黑板。
  • 自制的课堂互动导学单或教学提纲。

一、课前复习:整数除法的意义

  1. 问题回顾: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,回答“整数除法是求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,求另一个因数的过程。”
  2. 联系分数:思考分数除法是否有类似的意义,并举一个例子(比如,2/3 ÷ 4 = ?)。
  3. 小组讨论:学生分组讨论,回答以下问题:
  4.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?
  5. 分数除法的实际意义是什么?

二、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

  1. 引导思考:根据前面的讨论,引导学生思考2/3 ÷ 4等于多少。
  2. 直观操作
  3. 首先,用纸条表示2/3的长度。
  4. 然后将这个纸条平均分成4份,每份是多少?
  5.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答案:2/12,也就是1/6。
  6. 总结意义: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:
  7. 意义是“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,求另一个因数”的一种方式。

三、教具展示:直观图形验证

  1. 纸条操作
  2. 纸条长度为2/3。
  3. 将其分成4份,每份是总长度的多少?
  4. 学生通过测量得出结论:每份是1/6。
  5. 分数与整数关系
  6. 引出分数除以整数的问题:2/3 ÷ 4 = ? 的结果。
  7. 提到商的变化,指出分子从2变为1,分母从3变为12(即3×4)。

四、教学计算方法

  1. 转化乘法
  2. 引导学生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乘法:2/3 ÷ 4 = 2/3 × 1/4。
  3. 计算得出结果为1/6。
  4. 操作验证
  5. 通过纸条或圆形纸片的动手操作,验证上述计算是否正确。
  6. 小组讨论
  7. 学生分组讨论:如何将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乘法来计算?
  8.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(如图形分割、数值比较)。

五、练习巩固

  1. 基础练习
  2. 计算2/3 ÷ 6,4/9 ÷ 4等题目。
  3. 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提供针对性的练习。
  4. 实际应用题
  5. 解决问题:如果有5块蛋糕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,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块?(分数除以整数的应用)

六、课堂总结与作业

  1. 总结意义
  2. 通过课后导学单或小黑板,学生回顾分数除法的意义。
  3. 作业设计
  4. 将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列在作业本上,包括基础题和简单应用题。
  5. 提供讨论性问题:1/3 ÷ a 和 1/a ÷ 3分别等于什么?

教学反思:

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,并能理解其意义。接下来,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,设计进一步深入的教学环节,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。

你是一位专业的文章写作专家!以下是我为您改写的文本: " " 你作为课堂上的老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似乎变得模糊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学习目标愈发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你作为教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变得模糊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学习目标愈发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你作为老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变得模糊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学习目标愈发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你作为老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变得模糊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学习目标愈发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你作为老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变得模糊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学习目标愈发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你作为老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变得模糊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的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你作为老师,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重要性,并鼓励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课堂上。学生们的反应都很积极,大家举手发言,仿佛在与自己的未来做着约定。然而,时间的流逝让我们的目标变得更加清晰: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本栏最新
全站最新